在花卉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鲜切花企业常借花艺之力推广花材,尤其是新品种问世后,生产企业会联合花艺师,用新品种花材制作新颖的花艺作品、举办演示会,或在报刊杂志上进行广告宣传,以达到引导新品消费的目的。然而在国内,鲜切花企业推广花材的力度非常小,联合花艺师的就更少。
同是推广鲜切花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首先,与国外生产企业相比,国内鲜切花企业的产品推广意识要薄弱很多,同时,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太少。其次,目前国内的鲜花消费水平和渠道造成消费者对新品种的消费意识不够。 国内的日常鲜花消费量相对值还较低,消费者对鲜花的认知程度低,消费习惯也远没有形成。最后,消费渠道与国外相比也有很大差异,生产商的产品要通过层层批发商后才能到达花店,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而批发商追求的是利大、货全,他们推荐给下级批发商或者花店的是利润大、销路好的产品,对有一定风险性的新产品则极少涉足,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很难直接反馈给生产商。 而在国外,70%的鲜花产品都是通过超市来销售的,消费者在选择花卉产品时拥有自主权,对新品种有足够的敏感度,这一定程度上刺激超市不断要求生产商供应新产品,形成新品种生产、推广、消费的良性循环。 芊卉花卉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鲜切花生产企业,其负责市场运营的经理田景发也道出了他们的困难。第一,新品种专利权难以得到保证,一个新品种从问世到规模生产,周期要好几年,一家企业培育出或引进一个新品种需要投入很多,但是产品出来以后,很容易被其他生产商以低成本复制繁殖。 投入很大的推广宣传成本,风险太大。资材产品虽然也面临着被模仿的危险,但与鲜切花比起来,成本和风险还是要低一些。第二,鲜切花的目标消费群体较大,凭借一家企业的实力很难高投入进行推广。 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推广方法会比较有效呢?“台湾中华文心兰产销发展协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前不久举办的北京国际花展上,“台湾中华文心兰产销发展协会”组织了一场推广文心兰的花艺表演,花艺师林贤说,在台湾,花艺协会和种植协会的联系很密切,新品推广往往是协会、种植商、花艺师“全民行动”,通常一种新品问世,种植业协会联合各类花艺协会,组织各种花艺表演活动,让专业人士和消费者很直观地了解新产品的优势和独特之处,这使得所有新品花材的推广很迅速。 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相关协会、政府应该在推新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同时转变思路,结合企业推新,赋予单一的花艺表演或其他活动更多的内容,最终达到“协会办好了活动、企业推广了产品、花艺师展示了花艺、观众有更多收获”四方共赢的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大家就要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而不是靠一两家企业去做。这种整合可以是纵向的,像“台湾中华文心兰产销发展协会”那样,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整合,也可以是横向的,对相关产品和项目进行串联。比如本届花展上的“荷兰花店日”,就是由荷兰有关部门出面,将保鲜产品、育种公司的新品种和花店陈列技巧等内容结合起来,给观众更多的行业信息,相关产品也得到了更好的推广。 如果鲜切花企业联合包装资材、瓶器、饰品等生产企业,共同举办推广会,不仅成本可以分摊,还可给观众提供更多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