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卉业尽管经受过种种曲折,但近20年来正逐渐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花卉生产的地区性结构。目前在广东、云南、上海、江苏一带已建成了一些专业化的花卉生产基地和国营、集体、私营的三级生产体系。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改善,许多地方还相继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和设施,为鲜切花的周年生产、供应和花卉事业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内花卉市场日益扩大的同时,花卉出口也有较快的增长。 当然,与国外尤其是荷兰相比,我国的鲜切花生产经营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相当大的差距。①鲜切花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够。因为许多地区大都是小而全的企业,有特色的鲜切花产品很少。此外,全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生产种子和种苗的企业,致使企业既要生产种子、种苗,又要生产成品,造成了技术上的分散。②鲜切花生产的技术水平不高。商品鲜切花生产的现代化,要求耕作、灌溉和化肥、农药撒布的机械化,栽培环境自动调控,适应植物的要求以充分利用空间采取立体种植。另外,为使产品处于畅销不衰的地位,要注意不断引进优良品种,保证品种的纯正。但我国的现状是许多生产者或企业对鲜切花生产栽培的技术环节没有完全掌握,产品质量多不符合规格,每种鲜切花植物还不能得到最佳的生长条件。与鲜切花经营相关的采收、分级、包装、贮运等环节的技术知识了解不够,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产品的外在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外,与鲜切花生产有关的设备不齐全,即使对花卉作物的习性已经了解,也难以满足其最佳生长条件的要求。③目前国内缺乏有力的生产组织体系,造成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不合理。近年来许多单位发展鲜切花,竞相攀比,不问当地条件适合与否,在销售渠道上又不注意与国际市场接轨,结果造成某些鲜切花(如满天星、香石竹)在一定时期大量过剩,严重滞销。 花卉作为全球性高效农业,许多国家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且花卉的国际贸易额也日趋扩大。现以荷兰、日本为例,简要介绍其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荷兰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花卉产业结构,其产品包括鲜切花、盆花、种球、种子、种苗、花坛植物、观叶植物等。保护地栽培面积越来越大,温室面积就占花卉生产总面积的73.4%。鲜切花及盆栽观赏植物均在温室内进行生产,露地生产主要是种球繁殖。温室条件大都由计算机控制,自动调节,实现了生产工厂化。生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如种子、种球、种苗、基质、容器、包装材料及其他附属用品均由专业性工厂生产。此外,荷兰建立了合理的运输系统和流通体系。荷兰全国有10 000多个零售点,500个进出口公司进行国际贸易。9个拍卖市场,每天凌晨送到拍卖中心的花卉可在24小时内运达12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售点。这使荷兰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出口国。 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合理的花卉生产布局,使各地区有其特色的花卉产品。如北海道生产唐菖蒲,长野县生产香石竹,山形县生产月季,爱知县生产兰花,静冈县生产小苍兰。同时,日本还建立健全了市场体系。花卉经采收、分级、整理和包装后,由农业公司或中间商组织运输至批发商。再经(或不经)中间商至零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其中批发主要以拍卖形式进行,完全采用荷兰拍卖系统。日本鲜切花生产技术水平也很高,可在自动调控温室中进行促成或抑制栽培,并有计划地进行进出口贸易。进口的条件是日本不易繁殖或尚未栽培的种类和淡季供应不足的鲜切花,要求价格低廉,容易运输且运价合理,无病虫害。 因此,未来的几年我国的花卉生产应进行合理的区划,即按照适地适花和就近供应的原则,在交通和通讯便利、水源和能源充足以及人才或科技力量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鲜切花生产。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供销体系,将生产与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虽然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建立,许多大中城市已兴建了花卉市场,但花卉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未完成从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的系统
|